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极力赏识夸奖他!!

文章发布于:2021-11-26 15:36:31


article_upload_pic_cover_16290181637912053.jpg

想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在孩子该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纵容,该惩罚的时候一定不能心软。


1996年,我20多岁,刚刚入职成为教师,在某大礼堂第一次听到赏识教育,深为震撼。

“原来,这才是解决教育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

20多年后的今天, 50多岁的我:高级教师、学霸儿子的家长,有着将近30年的教龄、10年班主任经历。

如果让我给赏识教育,下个结论,我想说句大实话:

没有原则的赏识教育,只会伤孩子于无形。

讨好式的赏识:
助长了孩子“熊”的本性

在赏识教育专家眼里,学生已经没有缺点了。

因为孩子的每一个缺点,都能被他赏识成为“有潜能的闪光点”。

这种做法放在有自律性的孩子身上,也许能成为一种激励。

放在非常顽劣、玩世不恭的孩子身上,孩子绝对会变本加厉。

比如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很推崇赏识教育。

老来得子的他说过:“舍不得打他,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就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在《鲁豫有约》节目中,这位歌唱家说:

“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很有个性,很有棱角,那才叫孩子。


你想让他那么听话,那么规矩,按照你的意志,听你的话,那不可能。


不照着你的走是正常的,照着你的走他是有病了。”

有了这种赏识赏识再赏识,天资聪明的儿子,4岁当选中国申奥形象大使,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13岁成为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

可是,在他17岁那一年,却严重翻车了。

被称为“海淀银枪小霸王”的儿子,因为轮奸案,被判刑10年。

该有的批评教育惩罚,总是缺位,孩子就容易成为四处扎人的小刺猬。

见谁扎谁,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等到孩子出现大问题时再去纠正,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我们精心开展的赏识教育,一不小心,就培养出了一批批的“熊孩子”。

没有原则的赏识
让尘埃也成了绊脚石

某一位同事,向我讲述了他的教育案例。

近日,张同学的家长给他打电话,说:“以后在学校和课堂上,能不能不批评自己的孩子?”

因为张同学前几天孩子上课说话、有小动作,受到老师的批评。

张同学现在不想上学了,想请假休学。

他很反感老师。

这位同事追根求源。

原来,张同学在家是独生女,颇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精心呵护。

他们家喜欢赏识赏识再赏识,几乎没有说过很严厉的话。

“在家里,他被我们所有人捧在掌心里,听到的都是赞扬、肯定、夸奖,我们都不会随便批评、否定他的。”

孩子从小接收到的都是鲜花笑脸,而没有批评惩罚。

承受力,耐挫力就会不断萎缩。

一颗尘埃,都能成为骇人听闻的绊脚石。

一根轻飘飘的稻草,就能把孩子轻易打倒。

如此弱不禁风,你说,我们辛苦培养的是人才?是劈柴?还是木柴?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吗?
那么多进行快乐教育吧

这些年,赏识教育在国内很有市场。

家长和老师都将孩子的自尊和情感需要、快乐需要,放在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高位置。

哪怕是孩子的缺点,也要被“当成一种可以转化的优点”,进行赏识。

只让孩子快乐快乐再快乐——

长辈不敢大声批评孩子,老师不敢严厉批评孩子。

老师不敢管、家长不会管、他人不能管,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常态。

且结果,快乐过多,甜蜜过多的孩子,少爷脾气、公主脾气增加很多。

缺乏苦痛和挫折的快乐,是一种肤浅的快乐。

缺乏惩罚和责罚的赏识,是一种病态的成长。

最结实的成长离不开
原汁原味的疼痛和摔打

教育学上有一个原则:火炉原则。

面对烧得通红的炉子,家长和老师,如果单纯地告诉孩子说:“不要摸,它会烫伤你!”

总有孩子不以为然,而会继续触摸热的炉子。

当孩子触摸到炉子的那一瞬间,他会本能地快速缩回自己被烫伤的手。

“炉子真的是热的,再也不能摸了”,这个通过伤痛换来的认知,会让孩子永久记住:热炉子不能摸。

疼痛中换来的记忆,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记忆。

在痛疼中成长,是教育必要、必然的过程和节奏。

疼痛也是营养品。

属于孩子正常的疼痛,大人和外力不要剥夺,不能剥夺。

每位学霸背后
都站立着一位“虎爸狼妈”

钢琴家郎朗曾经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

9岁那年,因为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他的爸爸勃然大怒,差点打了他。

他的父亲郎国任,经常用严厉的打压方式,逼迫郎朗努力弹琴。

可正是有了这种“练琴练琴练琴——挨打挨打挨打——继续练琴”的高温高压模式,郎朗的贪玩的天性,得到了遏制。

偷懒的本性,受到了打压。

郎朗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与这种绝情式的倒逼,绝对有因果关系。

成名后的他深深感喟:“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不打不骂不罚是
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在互联网上火爆了。

据估计,点击量已经有十几个亿了。

据相关报道说,在这次演讲中,他本来是准备有演讲稿的,可是,看到很多重点中学的校长、名校校长,都在极力鼓吹所谓的快乐和赏识教育,而且将这些论调当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和最高教育宗旨,他觉得,不理解。

甚至有一种愤怒的感觉。

于是,扔掉原来的演讲稿,即兴讲出了这个《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老师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对家长让步。”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是的,任何一种教育手段,如果只有温和,而没有批评,只有赏识,而毫无惩戒。

老师和家长的所谓的循循善诱的讲解,在孩子眼里就会成为一种廉价品、劣等品。

师者在受教育者的眼里,尊严和地位,暗淡很多。

丢失了最起码的仪式感、敬畏感、使命感和底线意识,教育,注定会行之不远。

最后的话

教育需要赏,但也需要罚。

教育需要恩,但也需要威。

让“恩”和“威”并融,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体恤温情。

让“赏”和“罚”陪伴,激发孩子的严谨自律、懂得珍惜。

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爱之余,都能“狠”一点,让每一种教育都能手握戒尺,眼中有光。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