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4.2万家上市公司数据,揭秘中国大企业发展真相

文章发布于:2021-11-20 14:24:13

或许不少国人还沉浸在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跃居榜首的喜悦中,但从中美产业龙头的数量及构成看,两国差距仍肉眼可见。面对美国无所不用其极的制裁手段,构建我国自己的全产业链生态已然迫在眉睫。在美方强力封杀的险境下,中国企业更需要抗压前行,在“倒逼”中找寻自主创新的契机。


不少人可能还沉浸在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连续两年超过美国的喜悦之中,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那么乐观!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产业老大企业是24家,美国73家,我们大概是美国的1/3。


而我们的产业老大,以及包括产业领军企业基本上是分布在所谓的比较传统落后的产业里,比如煤炭、纺织品、建筑公司等,而高科技,技术含量高,包括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绝大部分还是美国人在领先。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很大。


本文根据何志毅在正和岛系列直播栏目《一家之言》上所作的分享精编,内容有删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产业链

容不得半点懈怠


坦率地说,我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看到有人对各国企业和产业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比较分析,我们就自己来动手了,研究角度是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全球各国产业的结构、竞争激烈程度、行为、政策等,最后落在产业绩效方面。

 

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叫GICS,全球所有上市公司都按这个分成了158类(注释:国内加了几个分类,比如中药,最终把它分成了163类),全世界有89个股票交易所,涉及78个国家总计5.7万个上市公司的数据,扣除到柜台交易大概还有4.2万个上市公司的数据在这个数据库里。


我们把这个数据库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分析,把它拆到每个产业里面来看产业的结构、行为、政策、历史和绩效。

 

我们看到,像《财富》是按照销售收入来排名的,《商业周刊》是按照市值来排名的,《福布斯》虽然做了一点综合指标的计算,但没把它放到产业里面。


以《财富》为例的话,世界500强里面有109家公司是金融的。基于此,我们就从产业角度看前四就够了,也就是说,在158个产业里面会产生632个全球领军企业,这里会有158个全球产业老大,如果它的销售收入够不上240亿美元那个门槛的话,它就进不了世界500强。 



这张图包含了中美两国这个产业内的总市值,以及这个产业里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


因为我们这个课题启动的时候是2016年,动因是我们想培养未来中国全球领军企业的创始人,或者说早期的企业家,我们想了解除了其它各种原因之外,赛道在哪里?或者我们讲大池养大鱼的话,这个大的池塘在哪里?那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语言看,就是产业和细分产业在哪里?

 

我们就想看看每个产业在全球的情况,我们在等待这个股市的变化,因为我们用的是上市公司的数据,如果说上市公司的数据受总体股市波动太严重的话,那么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及把它分到各个产业里面的数据受到的干扰就会比较大,就不一定能代表真实的产业情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但我们坚持四五年下来发现,即使股市宏观在波动,尤其是经历了去年连续四次美股的熔断以后,我们发现它总体来讲还是有规可循的,不至于说产业的数据和企业的数据完全受大股市波动的影响。


例如,连续四次的熔断它的高值也没有打破近四年来的高点,它的低值也没有打穿近四年来的低点。

 

我们原本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或者按照产业布局、产品战略的选择思考,是想看看有些弱的地方怎么补起来或者如何避开美国的强项,来寻找我们的突破点。


但到了2018年,这个形势就产生变化了,美国为了封杀中国对中国采取了很多打压措施,比如列入实体清单、制裁越来越严,甚至抓人等。

 

这使中国意识到,处于如今这样一个国际地位的中国,要考虑建立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绝对不能够忽略我们在高科技领域里面的缺失。


又过了一段时间疫情发生了,导致西方其它国家也在考虑要补自己中低端产业的短板,不能因为疫情来了或者有其它灾难来了就导致国家的生活必需品、医疗必需用品短缺,比如手套、防护服、呼吸机、消毒液,这样的话就会对世界格局、对世界经济、对世界的产业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最近也特别注意到美国对中国进行了13轮的实体清单制裁,这个制裁的措施越来越严,本来说对美国的关键技术或产品含量不要超过25%就可以松动,后来对华为这样的企业有一点美国东西都不行,严格制裁。

 

在美国对中国列的391家单位里面,单华为就占了152家。我们仔细地看了那个清单,看后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精准和仔细,好多列在上面的公司我们根本看不出来跟华为有何关系,但美国都把它列在清单上制裁了,用我们时髦话讲,只要跟你有关哪家都不行。

 

美国有各种情报网,有各种自己的分析技术,他们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通通找出来打压。


这就告诫我们中国要有自己全产业链的生态,另外还要做好准备,如果这个世界哪天分成两到三个产业生态圈的时候,我们的产业布局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是个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也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全世界在美国主导下的去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维系的时间不会很短,因为这里既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考虑。


有进步,但中美差距还很大


1995年《财富》推出“世界500强”名单的时候,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是151家,日本是149家,从此之后日本经济就一直没落,没落到现在大概一直维持在52、53家,但非常稳定。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GDP大概是5.4万亿美元左右,现在也是一直在5-5.5万亿美元之间波动,GDP就是不涨。


当时日本的GDP占美国的7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数量逼近美国。现在中国的GDP是美国的70%左右,跟1995年日本的情况是一样的,结果我们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却超越美国,我们不觉得这是个正常现象。

 

我们从产业角度来看,把每个产业的老大按照158个产业排出来,再按照每个产业4个领军企业排出来,那就有158个全球产业老大、632个全球领军企业。


中国的产业老大企业是24家(中国大陆22家+香港2家),美国是73家,我们正好是美国的1/3。


而我们的产业老大,以及包括产业领军企业基本上是分布在比较传统落后的产业里,比如煤炭、纺织品、建筑公司等,高科技,技术含量高,包括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绝大部分还是美国人在领先。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其实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很大,我们不能再自嗨、再自我陶醉了。

 

我们把领军企业设为产业的前四家,我们借用的是经济学的C4概念,经济学有个说法叫产业集中度,就是前四家企业在整个产业规模的占比,根据占比的多少评价它的产业集中度。

 

在刚才那张图里面也把每个产业的产业市值集中度、收入集中度、利润集中度做了展示,每个产业我们都算了前四家占的市值是多少,占的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多少,占的利润比重是多少,我们都有具体数据。



总体感觉是,大公司确实很重要。美国超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占美国销售收入、市值、税收和利润是在80到90之间,甚至超过二八定律,尤其在利润和税收方面甚至是90,达到了一九定律。

 

我们看到中国的C4加在一起处在全球158个产业里面的领军企业是112家,美国是247家,我们占美国产业老大46%,这是个比较真实的数据。


我们GDP是美国的70%,我们的领军企业,就是在行业里面能够跟美国并驾齐驱地引领行业地位的,是美国的1/3,那我们全球在所有产业里面的前四名的领军企业是美国的46%左右,不到一半,这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况。



我们“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超过美国了,就能说它代表我们经济总量超不过美国,但我们企业个体之“强”超过美国了吗?我觉得不能够得出这种结论。

 

我们瞻前,还要顾后,日本虽然GDP是我们的1/3,但是它的领军企业并没有差我们很多。


而且日本的企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品牌建立得比较好,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比较高,比如我们一提日本,就会想到索尼、松下、本田、丰田、佳能、日立,中国全球有名的品牌我们很难如数家珍脱口叫出一串,而日本企业还是能够叫出一串的。

 

第二个中国很多企业没有经历过长周期的考验,什么叫长周期,一百年以上,日本这些企业好多是明治维新就成立到现在的企业,经过了长周期,这个长周期里不仅有经济衰退,甚至有巨大的战争和灾难,中国企业还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经济衰退周期和长周期。


日本企业还有个特点,它经历了长达30年的停滞仍然能挺在那,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当然我们也欣慰,在目前局势下看到中国出了一些全球的领军企业,由于我们在某些领域里,比如在手机、互联网领域里,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尤其我们有14亿消费者,我们就会出前沿的企业、前沿的研究。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有个学生就是专门做节能灯里面芯片的,因为节能灯的市场都在中国,他刚做的时候就很有信心,因为产能在这里,产业在这里,贴近产能做研发,芯片就跟着它长起来,企业很快就上市了,现在规模做得很大,所以中国有出领军企业的土壤。


虽被封杀,但也有可能变得更强大


其实,美国的封杀也给我们带来了自主创新的机会。

 

今天美国打压华为,打压中兴,甚至打压商汤、依图、云丛这种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时候,全世界都能真实感受到美国在打压我们。


实际上早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一些涉及军工产业的公司就已经遭受到美国的打压——断供、限制,残酷的现实逼着中国企业必须坚持做自己的东西,比如芯片、操作系统等等,如今反而还真让我们给做出来了。

 

仔细研读美国制裁中国的实体清单会发现,这里涉及到大集团的是中电科、航天科工、中船、中交等,其中有个让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是:美国为什么不打击不限制航天科技,而要限制航天科工呢?


原因很简单,航天科技美国限制不了,因为所有原创技术都在我们自己手里,当年就是因为美国的封锁,我们才走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现在他封锁不了航天科技,所以封锁航天科工。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信心,未来在美国的封锁之下,中国也是有机会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力更生的,尤其在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上做一些世界领先的创新是完全有可能的。

 

华为最新财报出来后令人感慨,去年纵使在美国的打压之下,华为在业绩上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都呈上升态势,这就给了我们一种感觉,好像美国也打压不了我们,封锁对我们也没用。

 

但华为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华为的消费品跌了47%,总销售收入跌了29.7%。一个企业销售收入掉30%,总利润对等也掉30%,但利润率不掉,这其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担忧,现在掉30%,那下半年呢?明年呢?

 

这让我想起了上甘岭战役,当年上甘岭争夺战非常惨烈,争夺了29次,反复争夺山头的进攻防御,打退了600多次冲锋,最后阵地仍然守在志愿军15军和12军的手里。


其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后勤送弹药、送水、送苹果、送干粮就是送不上去,组织3万公斤的苹果只送上去了一个,送补给的队伍大概有八九千人,牺牲了90%,甚至比上甘岭的牺牲率还高,比坑道战战士的牺牲率都还高,想想就很悲壮。


当下的华为与他们何其相似,我们是否也应该全国上下都支持华为,送3万公斤苹果,哪怕送进去一个也行。我只是这样比喻,我把这个比喻讲给一位华为人听,他笑一笑说,不至于如此,华为的强大不是外部可以想象的。我听了有所安慰。

 

所以,美国人的封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变相帮助我们的企业自主创新。我也非常佩服华为能够在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手机终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全系列产品都能走在行业前沿。

 

现在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为难的是该把华为分在哪一类,他说他是ICT,但是在任何产业分类里没有ICT这一类,这太大,等于把计算机产业、通讯产业全放到一起去了,但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到这一天迟早要来,迟来不如早来,或者说,现在这个时候来正好,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用尽了各种努力,有各种历史机缘,包括国际局面给中国换来了40多年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已经为我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中国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走,未来是很可观的。

 

我们现在讲大一点,看2049年,还有28年,总书记讲2035年是一个标志点,我们有信心到那时候中国企业在全球能走出来,产业的各种数据应该与美国相当。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前段时间走访了平安保险,十几年前我曾经跟他们走得很近。那时他们还在引进台湾人、香港人,积极向他们学习,但现在平安保险已经是全球保险业的老大了,他们现在已经是站在全球范围来思考问题了。


我也走访了腾讯和工业富联,他们都是全球产业老大或者领军企业,确实代表了世界前沿。

 

现在随着中国产业、经济实力、国际各种地位的提升,不得不来考虑总书记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作为产业老大,也要注意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维系,不能“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走的路后面就没人走了,要注意整个产业。

 

我们后面这代人可能要在民族复兴跟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说我们要在全部行业都当老大我们才能民族复兴了,那不是人家就民族衰亡了吗?然后再来一个民族说,我也要民族复兴,我要你民族再衰亡,这陷入了恶性竞争,陷入了“修昔底德陷井”。

 

我想,我们也不宜太高调,说一定要打掉美国,一定要全面怎么样,但我们有信心跟美国站在第一阵营里,这意味着中国和中国企业要承担全球责任,要为全球产业生态环境的营造、全球市场经济环境的营造承担责任了。


或者假设未来这个世界分成两到三个产业生态圈,我们也不希望这两到三个生态圈是由意识形态来划分的、是对立的、是要打仗的。


我们希望这两到三个产业生态圈即有相互竞争,也有一点防火墙的意味,使得这个世界更健康一点,不至于亚马逊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就引起太平洋上的一个风暴,这样安全性太差。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美国打压中国,另一方面也要有一点阿Q精神,在不得不接受的情况下,我们要想这恐怕未必是坏事,无论对我们、对全球市场生态,产业生态的建设可能都有好处。

 

我们也会一年一年破记录,2020年全球产业老大我们24家,美国73家,全球领军企业我们112家,美国247家,往后看20年,我想这个数据大概就会跟美国持平


通过事业部组织的独立运营,每个事业部都可以独立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当遇到销售寒冬时,各个事业部必然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应对措施,此外各个事业部之间也存在内部竞争,互相促进,这样不仅可以为阿里带来新的经营思维,也使得阿里内部充满了活力。

其实不仅仅是马云,像海尔的张瑞敏,TCL的李东生等知名企业家都有跟稻盛和夫请教过企业的经营模式。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家企业,我们生存首先就是要获取利润,且有持续获取高利润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那么我们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

从外面的市场中获取,而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大,随着原材料的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市场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这些市场压力,由谁来承受? 大部分情况下,压力是由营销部门和老板来承受的,当然了,更多的重担是压迫在老板的肩膀上,如果不能将这种压力分担到全体员工身上,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我们员工只想着从公司内部赚钱,而不是到市场上帮助企业赚钱,这样就是形成了少数人的经营者在承受市场的经营压力,而大部分员工是没有经营压力的,对外部市场的压力是不敏感的,或者说是没有感觉的,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上司规定的公司,那就可以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就像一个火车头拉着一节节的车厢,只有老板有动力,车厢越多,车就跑得越慢,所以,你感觉会越来越累,虽然累,但是企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利润降低,甚至出现了亏损,老板虽然在企业实施了很多手段,但是效果确实微乎其微,不起波澜,所以,我们就想是否有一种能传递外部压力到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将每一个车厢变成一个个的动力源,带动企业发展。

01

传统模式:像老式火车,80公里/小时

传统理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领导驱动:整个火车就一个动车系统

阿米巴模式:像高铁动车,300公里/小时

创新的理念:高铁道上飞,节节车厢推

全员的驱动: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

02

传统模式:为公司而干,大锅饭,打工心态

特点:人员臃肿,出工不出力,慢慢干

缺陷:无法客观评价各部门个人的贡献

结果:饿肚子

阿米巴模式:为自己干,自食其力的机制

特点:一个人一头牛也要干

优点:谁的贡献多少一目了然

结果:吃饱饭

从传统的直线型组织机构到职能型组织机构,从事业部制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到自主经营体,阿米巴正是这样一种划小单位、细分组织机构,实现全员经营的创新组织模式。在阿米巴组织模式下,公司被分成多个独立经营的阿米巴,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事业发展的状况自由地分割、整合、增值、灵活运行。

1、使经营哲学渗透全企业、全员工,使“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文化渗入人心;

2、使全体员工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经营”,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

3、使员工明确人生意义,事业意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努力,积极向上,乐观态度;

4、将企业划分为一个个小的经营利润中心,高利润发展,遇到任何危机不亏本,不动乱;

5、引入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和内部市场化交易机制,让每一个一线员工成为经营的主角;

6、使企业量化分权,培养经营人才,掌控授权的风险。变成“老板思维”和“行动力的经营者”;

7、真正让企业实现“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从而构建“人人都是经营者”的幸福型企业;

8、通过经营会计,将经营的实际状况看清、看透、看系统,同时用组织管理业绩,评价员工贡献,并循环改善。每日一核算,当天出报表。

如今,阿米巴模式的中国化,正在为无数的中国企业开辟道路,成为缔造中国百年企业的一块重要基石。

★ 把企业做成平台,企业才能做大。 (格局)

★ 把平台做成阿米巴,企业才能做强。(专业)

★ 把阿米巴做成合伙制,企业才能做久。(机制)

用中国式阿米巴的落地实践,为企业破解经营困局!

而太多企业老板忙碌,有心而无力学习。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朋友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传授企业新思维与新方法,让企业永远前行!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