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许昌市博物馆《品三国 阅古今》历史文化线上分享活动第十三期《汉代龙虎纹陶灶》

文章发布于:2020-05-29 17:10:06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许昌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东汉末年,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魏基昌于许”定名许昌。无论何时谈到三国,许昌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在这里并未走远。


汉代龙纹陶灶.m4a播放


许昌博物馆“品三国 阅古今”历史文化线上分享活动为大家讲述1800年前的历史故事。许昌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是文人荟萃,文化发达之地,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到许昌,许昌由此成为了一代帝都,名扬天下,因此许昌留存有大量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今天将由讲解员张靖老师为大家讲述许昌博物馆二楼二展厅文物《汉代龙虎纹陶灶》。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龙虎纹陶灶》


灶是人们烹饪食物的生活设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早期灶址在居室内地面上,燃烧火焰是敞开式的,炊器多为带三足支架的容器,如鼎、鬲、钵等。自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晚期以后,陶质无足炊器签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使用,表明新的炊火设施已经出现,这就是有封闭燃烧室和固定烟道的灶。在汉代, 人们已经普遍使用有封闭燃烧室和固定烟道的灶,并且对生活中的灶极为重视。《汉书.五行志》称:“灶者,生养之本。”西汉中期以后,随着汉代地主官僚厚葬之风的盛行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观念影响,在墓葬中陪莽陶灶的习俗逐渐盛行起来。这些形态各异的陶灶,让我们看到了汉代人们使用炉灶的真实状况和他们对饮食的重视。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龙虎纹陶灶》左侧


陶灶作为随葬品,从形制上来看,有长方形、方形、马蹄形、圆形、船形、曲尺形等;从胎质和釉色上看,有灰陶、红陶、黑陶、绿釉红陶、黄釉红陶、绛釉红陶等;灶门有方孔、拱形孔;釜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以至于多眼。灶面装饰内容也非常丰富,通常模印有鸡、鸭鱼、肉、等各类食物和碗、盘、刀、钩、铲等炊具,造型写实, 生活气息浓郁。侧面有龙虎怪兽、庖厨等内容及几何纹饰。灶门两侧多用人物、 瓶状物和常青树来表现。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龙虎纹陶灶》右侧


许昌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龙虎纹陶灶,泥质灰陶,呈长方形,长34厘米,宽23.5厘米,高10.5厘米,灶体中空。灶面正中一大一小两个火眼上镶嵌有两釜,两侧各有一条鱼,鱼头向灶门方向,一鱼尾后有一把小刀。灶门上端塑有用来阻挡烟尘的灶檐。灶尾开一圆孔, 象征烟囱。灶面装饰少量图像,显得朴素简约。灶前壁灶门为拱形,不落地。灶门外围双弧线,内饰以波折纹,灶门上方有斗拱式建筑模型,两侧各装饰有一人,皆头戴帽子、怀抱幼子,边饰菱形纹和乳钉。灶后壁为虎猪搏斗图,虎在左上方,前爪前伸作扑状,显得异常凶猛;猪在右下方,长嘴短尾,四蹄朝前,几欲仰倒。灶璧左右两侧分别为一龙一虎。龙嘴大张.须角后扬,背生双翼,身蜷曲作飞跑状,动感极强;虎张牙舞爪,双目圆睁,似已发现猎物,正欲捕捉。虎身饰条形纹,更显其威猛雄健。陶灶上的图案为模印面成,呈浅浮雕,清晰生动,形象逼真,简洁洗练,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风格颇为一致。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龙虎纹陶灶》正面拓片


汉代艺人想象力丰富,制作工艺高超。陶灶装饰图案繁缛精美。装饰风格统一多样。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汉代社会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折射出汉代丧葬文化特征和时代的美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期线上分享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见。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